8月1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固定污染源超低排放高精度監測與質控技術” 2024年度研討會在合肥科學島召開。會議匯報了五個課題的研究進展,對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并對下一步研究工作進行了規劃和部署。
“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在電力行業實現超低排放,并在鋼鐵、水泥等行業逐步推行超低排放,固定污染源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然而,超低排放改造后的固定源可凝結顆粒物的貢獻日益凸顯。同時,國家雙碳戰略也對固定源碳排放監測提出了新的要求。“固定污染源超低排放高精度監測與質控技術”項目旨在闡明固定源超低排放下污染物的演變機制,突破面向減污降碳協同的高精度監測關鍵技術,構建超低排放高精度監測平臺和質控體系,開展監測示范應用,形成超低排放監測相關
標準和技術規范。
會議伊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院長劉建國研究員致歡迎辭,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
科研院副院長蔣靖坤教授對項目總體實施情況進行了介紹,復旦大學李慶、中節能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齊春雪、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徽光機所李相賢、清華大學王東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劉通浩分別代表五個課題詳細介紹了研究內容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與會專家肯定了項目的工作進展,針對項目目標、任務、實施情況等進行了深入討論,并對后期項目執行提出了:凝練研究進展,突破核心設備的關鍵技術研發,突出亮點性成果,加強項目與相關應用部門的交流合作、在今年末明年初開展現場聯合示范應用,依托監測數據對污染物排放特征和規律進行初步梳理、加快項目成果的轉化落地等寶貴建議。
在項目組內部討論中,針對中期檢查存在的問題及專家意見、各課題工作進展情況、現場應用示范工作計劃等事項開展了深入討論,進一步明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加強了各課題研究單位人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將促進項目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清華大學郝吉明院士、跟蹤專家安徽光機所劉文清院士、跟蹤專家天津大學陳玖斌教授、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付強總規劃師、合肥物質院安徽光機所謝品華書記、合肥物質院科技促進發展處鄧國慶處長,以及項目、課題和子課題負責人及技術骨干等50余人參加了會議。( 作者:李相賢/文 齊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