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聯合云南大學的科研團隊在對超新星遺跡的研究上獲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揭示了超新星遺跡RCW 103在伽馬射線能段上的觀測特征,不僅更新了2014年的觀測結果,還揭示了…
近日,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李閔閔副研究員團隊在納米孔糖鏈檢測分析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氣單胞菌溶素納米孔和高濃度氯化鋰溶…
開發高能量密度二次電池是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等長續航和大規模儲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然而,嵌入反應通過單電子轉移提供的比容量有限,因此現階段的商用鋰離子電池難以滿足電化學儲能體系…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王兆華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 “Power supply disruptions deter electric vehicle adoption in cities in China”以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于《自然》雜志子刊《…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國際合作組發現低光度活動星系核具有甚高能伽馬光子輻射,并證實低光度活動星系核能夠將粒子能量提高到太電子伏特甚至更高的水平。相關研究成果以Discovery …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董慧團隊在固-液界面質子輸運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ccelerated proton dissociation in an excited state induces superacidic microen…
20世紀30年代,Wigner等理論預言,通過足夠大的壓縮可以把氫從常壓氣態轉化為固體金屬即“金屬氫”。由于氫的高德拜溫度,基于BCS電聲耦合,金屬氫可能具有高溫超導性質。然而,理論最新估算氫…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也是人類深空探索的第一站。近年來,月球極區撞擊坑的永久陰影區可能存在水冰分布的觀點,成為國際月球探測和研究的熱點。然而,由于地形遮擋,極區撞擊坑附近的…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太陽活動和CME理論研究團組博士Abdullah Zafar與研究員倪蕾、林雋等,通過2.5D高分辨率磁流體動力學模擬,發現太陽低層大氣部分電離等離子體環境中更快的動態Petschek式磁…
電子俘獲材料因其獨特的能量存儲模式和可控的光子釋放方式在光存儲、光傳感等眾多領域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家驊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廖川博士聯合東北師范大學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