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光纖微腔的腔量子電動力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王健等人基于光纖微腔-銣原子系統首次實驗觀測到原子共振熒光中的雙光子糾纏。該成果于2月5日發表…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張向東教授課題組基于偏振糾纏量子全息技術,實現了量子全息顯微。相關成果以“Quantum Holographic Microscopy”為題發表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期刊[Las…
藍相液晶(BPLC)是以雙扭柱結構為基本組裝單元形成的三維手性周期結構,展示了窄帶隙、圓偏振性及可調諧性等獨特而優異的光學性能,因而在超快響應顯示器、可調諧激光器等先進光學器件領域展現出…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智能所黃青研究員團隊在利用低頻拉曼光譜識別卟啉亞納米級空間微小結構的變化方面取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國際光譜學領域權威性期刊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與李浩團隊在面向多光子空間符合探測方面取得進展。1月30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具有組合時間邏輯和幅度復用的超導納米線雙光子空間符合計數器》(A su…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陳錢、左超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型高速、高分辨率三維無標記顯微鏡技術。該工作以“High-Speed High-Resolution Transport of Intensity Diffractio…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金成教授團隊在阿秒光源產生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利用貝塞爾—高斯光束產生高通量的軟X射線高次諧波,解決了高重頻激光應用上的技術難題,相關成果以“Spatial…
近日,基于“天關”衛星(愛因斯坦探針衛星,EP)觀測數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的科研人員發現1例來自宇宙早期的伽馬射線暴。這一爆發事件的發現,標志著人類首次…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光纖傳感與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饒云江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Comb-Enhanced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光梳增強的分布式聲學傳感)入選由美國光學學會…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術與系統部王俊研究員團隊在YIG磁光陶瓷離子切片及1.55 μm近紅外和2.1 μm中紅外片上隔離器應用方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