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黑人-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欧美午夜毛片a级在线-欧美午夜免费一级毛片-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深圳市儀器儀表學會 關于學會| 加入學會 | 聯系我們
郵箱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學會新聞學會新聞
學會新聞

陳倩: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檢測技術進展

中國儀表網 2021-06-23
導讀:2021年6月3日至4日,CBIFS2021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在杭州順利舉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與發展,CBIFS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已經成為食品安全領域規模大、人氣旺和受歡迎的年度盛會之一。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更是大咖云集,名家薈萃,會議內容涵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安全認證認可、食品安全檢測方法、食品安全質量控制、食品供應鏈管理、農獸藥管理、微生物檢驗及環境微生物監測等精彩議程,探討食品安全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分論壇可謂是座無虛席,除了別開生動的專題報告以外,還有現場提問環節,讓各位講師與現場觀眾零距離接觸,在線答疑。陳倩作為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研究員為此次論壇帶來了題為《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檢測技術進展》的報告,遺憾的是她本人未能來到現場,但她的報告精彩紛呈,現場觀眾也受益匪淺。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生物性病原體)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見的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發病率的前列,是當前世界上突出的衛生問題。
 
  陳主任在報告中指出,據WHO全球食源性疾病負擔統計報告,以基于細菌、病毒、寄生蟲、毒素和化學品等31種病原體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進行估算,以傷殘調整生命年來量化疾病負擔,全球每年有多達6億人或每年每10人中就有1人因吃了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其中造成420,000人死亡,包括五歲以下兒童125.000人。因此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不容小覷,對食源性疾病檢測的意義也非常重要。
 
  對食源性疾病進行風險監測可以早期識別暴發發源頭食品,食品監測發現隱患和高危食品,以病例為主導的疾病主動監測,開展病例溯源,控制源頭食品,減少疾病暴發。對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檢測技術分為傳統微生物培養技術、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免疫學檢測技術等。致病微生物的鑒定技術分為傳統微生物識別(顯微鏡觀察、生化鑒定、血清學實驗)和現代微生物識別(蛋白識別、多糖識別、DNA識別)。提高檢測速度的關鍵點可從縮短增菌時間、縮短可疑菌落的鑒定時間著手。常用的快速檢測技術又3M測試片、ELISA膠體金、實時熒光定量PCR、IMS-PCR、微流控芯片等等。質譜鑒定系統作為一種常用的快檢手段具有以下優勢:1、鑒定速度塊,一個微生物鑒定僅需十余秒即可完成;2、準確性取決于數據庫;3、鑒定操作簡單;4、“指紋圖譜”具有一定的溯源價值,即可以在菌株水平上實現分型。
 
  最后在報告中指出,食源性致病因子檢測技術發展趨勢為:快速、高通量、精準鑒定及溯源,蛋白組學、基因組學、培養組學,構建病原體測序技術平臺和生物信息分析平臺也較重要,人工智能+大數據勢在必行。
 

50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留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