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溫度,國際單位制中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一場疫情,讓其成為更多場景下的標配,也由此推動了
溫度傳感器這一細分領域,迎來了廣闊市場。
溫度
傳感器是較早開發、也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傳感器。從17世紀初,伽利略發明溫濕度計開始,人們便開始了溫度測量,而真正把溫度轉換成電信號的傳感器,是1821年德國物理學家賽貝發明的熱電偶傳感器。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測量和自動化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溫度傳感器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傳統的分立式溫度傳感器(含敏感元件)、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控制器和智能溫度傳感器。目前,新型溫度傳感器正從模擬式向數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此外,溫度傳感器較初被廣泛應用于半導體領域,早年受主芯片廠商、尤其是英特爾影響很大,為了精確測量CPU Die溫度,CPU每升級一代,溫度傳感器都要跟著升級一代。多年以來,行業內玩家起起伏伏、收購整合,當前僅剩下TI、ADI以及Microchip等頭部廠商,競爭格局穩定。
進入21世紀后,智能溫度傳感器正朝著高精度、多功能、總線標準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開發虛擬傳感器和網絡傳感器、研制單片測溫系統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發展。
隨著可穿戴、新能源汽車、家電等新興市場需求的攀升,溫度傳感器市場迎來了新的增長點。據市調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預測,到2027年末,全球溫度傳感器市場將從2020年末的63億美元增長至88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達4.8%。
伴隨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有利于溫度傳感器行業發展的政策與措施,未來溫度傳感器行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