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是一種重要的電子基礎產品和化學電源產品,其發展應用不僅為減少化石能源的依賴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也為改善能源結構、治理環境污染問題提供了一條重要的途徑。
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安全等關鍵技術指標,與鋰離子電池的選材、設計、生產等各個環節密切相關,不能僅僅依靠對最終產品的鑒定和測試來保證。為適應鋰電池產業發展的需要,工信部于2016年印發《鋰離子電池綜合
標準化技術體系》。
但近幾年來,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迅速,隨著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出現,國際、國內標準制修訂狀態不斷更新,國內相關企業也對標準提出了更多新需求。為加強鋰離子電池標準化工作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加快鋰離子電池產品安全等重點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亟需開展對《鋰離子電池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的更新、完善和優化工作,促進鋰離子電池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目前,工信部鋰離子電池安全標準特別工作組秘書處已完成《鋰離子電池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修訂征求意見1稿的編制工作并進行了會議討論。根據會議討論完成了征求意見2稿的編制工作,并向相關單位公開征求意見,工作組成員單位可直接聯系秘書處報名并索要征求意見稿,非工作組成員單位如希望獲取文本并反饋意見,需要先聯系工作組秘書處。
資料顯示,鋰離子電池主要分成消費型、動力型和儲能型等。消費型主要應用于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數碼產品;動力型主要應用于電動汽車、軌道交通、電動工具等;儲能型電池主要應用于小型儲能電源與不間斷電源(UPS)、通信基站儲能以及新能源儲能等領域。
鋰離子電池生產工藝涉及到的產業鏈主要包括電池材料、電池制造和回收利用等三個部分。電池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和相關零部件,電池制造包括電芯制造、組裝和相關制造設備制造等。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通信基站的建設,鋰離子電池是這些領域的重要動力來源和基礎性材料,本次《鋰離子電池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的修訂,必將大力推動這些領域快速發展,相關上下游產業也要關注后續新標準的修訂與出臺,以適應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