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7月28日在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的背景下,部分場外資金開始嘗試做多一些賽道低位補漲方向,大科技迎來久違的爆發,其中
傳感器方向也聞風而動。
截止收盤,板塊大漲3.1%,思特威漲(688213.SH)超16%,星帥爾(002860.SZ)、威爾泰(002058.SZ)等漲停,德爾股份(300473.SZ)漲超7%,敏芯股份(688286.SH)、蘇州固锝(002079.SZ)漲超6%。
6月以來,多款新車陸續發布,單車傳感器數量增長迅速。
6月15日,蔚來汽車舉辦新品發布會,發布蔚來NT2.0平臺首款SUV車型ES7。NT2.0平臺相較于NT1.0平臺有大幅升級,其搭載了蔚來的NIO Aquila超感系統以及NIO Adam超算平臺,不僅傳感器比NT1.0平臺多了10個,而且電子架構也大幅升級。
此外,6月21日,理想L9正式發布,標配旗艦級AD Max智能駕駛系統。
據悉,理想AD Max配備了1顆前向128線
激光雷達,6顆800萬像素攝像頭和5顆200萬像素攝像頭,以及1顆前向毫米波雷達和12顆超聲波傳感器,可實現對車身周圍及遠距離的360°全方位感知。按傳感器數量統計,理想L9整車超25個視覺傳感器。
光大證券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對汽車能源進行更替的同時,實現了智能化對非智能化的迭代。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與駕駛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單車傳感器數量有望實現持續增長。
汽車傳感器是把非電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并向汽車傳遞各種工況信息的裝置,是實現汽車智能駕駛的核心硬件。根據信號來源的不同汽車傳感器可分為車身感知傳感器和環境感知傳感器。
車身感知傳感器遍布汽車全身,被廣泛應用于動力系統、底盤系統、車身系統,實現對汽車自身信息的感知并作出決策、執行,是汽車的“神經末梢”,目前發展較為成熟,以MEMS傳感器為主。
環境感知傳感器捕捉外界信息并提供給汽車計算機系統用于規劃決策,主要包括激光雷達、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是汽車之“眼”,是未來無人駕駛智能感知系統的基礎。
在自動駕駛的層級結構中,汽車傳感器處于感知層,產品附加值高,是實現單車智能駕駛的核心硬件。
目前駕駛自動化水平不斷升級的趨勢已經顯現,2022年5月奔馳L3級智能汽車的量產標志著汽車行業開始步入自動駕駛階段。
隨著駕駛自動化水平升級,有望開啟中國汽車傳感器行業千億市場,國海證券預計2025年全球與中國汽車傳感器行業市場有望達到2121/1004億元,2021-2025年CAGR達34%/39%。
其中全球車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車身傳感器市場有望達到502/388/248/568/416億元,2021-2025年CAGR達133%/33%/29%/28%/17%,中國車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車身傳感器市場有望達到258/196/97/285/168億元,2021-2025年CAGR達152%/32%/30%/37%/19%。
在自動駕駛目標驅動下,智能汽車數量、單車搭載傳感器的數量持續增長,各類汽車傳感器均有望受益,國海證券認為,汽車傳感器行業的收入與利潤有望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