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組(1117組)袁開軍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谷志剛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自主搭建的高壓圓偏振發光(CPL)探測系統,發現了高壓可以破壞手性金屬有機骨架的鏡像圓偏振發光。
手性是化學、物理、生物和醫學等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盡管已經探索和發展了許多獨特的手性化學和物理現象,但在極端條件下對于手性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基本科學問題,例如對映體材料在高壓下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等。
本工作中,科研人員利用自主搭建的原位高壓圓偏振發光探測系統,研究了手性金屬有機骨架不同對映體的圓偏振發光現象。研究發現,隨著壓力的逐漸增加,CPL信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包括CPL強度變化、發射波長偏移、CPL反轉等。DFT模擬和原位HP-XRD數據結合表明,MOF結構中配體的手性構型可能在高壓刺激下發生變化,導致MOF出現CPL反轉現象。該工作對原位壓力刺激下手性光學材料的CPL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發現了一種新的光學現象,即高壓可以破壞對映體的鏡像CPL。
相關研究成果以“Breaking Mirror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of Chir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by High-Pressure Stimulation”為題,于近日發表在中國化學會旗艦期刊CCS Chemistry上,第一作者為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117組隋來志博士。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等項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