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如同人的雙耳,感知能力越強就越能在復雜的電磁噪聲環境中精準識別有效電磁信息。寬帶加脊天線具有測量數據一致性好、測量過程高效等優勢,但其可用帶寬、增益量值及阻抗匹配關鍵參數設計難以最優分配,嚴重制約著無線電精密測量技術的發展。
廣東省計計量院院歷時五年集體攻關,從科學第一性原理出發,率先在國際上提出“電磁聚波”分立結構、“超構材料”集成結構,攻克了寬帶加脊天線的應用頻帶窄、靈敏度弱及系統阻抗失配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并成功研制了兩款新型寬頻帶(700MHz-18GHz,1GHz-28GHz)高增益(5.7dB-13.5dB, 5.1dB-13.0dB)天線,分別實現了原本發散的電磁波定向集聚,相比歐美寬帶加脊天線的感知靈敏度增強了2倍及以上,并能夠根據特種環境需求實現可重構,提升特定頻帶的感知靈敏度,全面突破了寬帶標準天線的技術瓶頸。
該團隊已于2021年12月在國際天線領域TOP期刊《IEEE Antenna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上發表了論文標題“A High-Gain Antipodal Vivaldi Antenna With Director and Metamaterial at 1?28 GHz”(目前被引19次),授權多項發明專利(ZL2021104622460、ZL2020104814057、ZL202010482241X等),受到國際同行高度關注,并特邀在2023年第7屆國際電磁兼容大會(IEEE ISEMC’2023)上作報告。
史信榮博士代表廣東省計量院作大會報告,報告內容受到與會專家高度認可與肯定。大會評價該成果破解了射頻系統“卡脖子”難題,對我推動相關產業實現自主創新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