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固體所研究人員在新型 Heusler 熱電材料探索方面取得新進展,設計出具有類似魔方結構的 Slater-Pauling (S-P) Heusler 材料,闡釋了該體系在獨特的類魔方結構中展現出半導體熱電性能的原因,為熱電材料的進一步開發(fā)提供了候選材料。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 Physical Review B 上。
熱電材料能夠直接將溫差轉換為電能,具有半導體行為的Heusler合金【半Heusler(HH)化合物表示為XYZ,全Heusler(FH)化合物表示為XY2Z】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具有前途的高性能熱電材料之一。近期,一些非化學計量比的Heusler化合物(XY1+nZ,0
為此,研究人員從Ti-Fe-Sb體系和M-Co-Sn體系(M=Ti, Zr, Hf)出發(fā),通過團簇展開方法預測了熱力學穩(wěn)定的S-P Heusler半導體材料:TiFe1.5Sb和MCo1.33Sn。從晶體結構來看,除了HH和FH的子晶格外,Y原子在晶格中的無序占據也誘發(fā)了缺陷HH和缺陷FH子結構的形成(DH和DF)。這種獨特的堆垛結構類似于二階或三階魔方結構,不僅對晶格中的電子重新分布、形成帶隙起著重要作用,而且降低了聲子德拜溫度,增強了非簡諧振動、抑制晶格熱導率,使熱導率低于傳統(tǒng)的HH和FH化合物。電學和熱學性能分析表明,p型ZrCo1.33Sn在1000 K時的ZT值為0.54。該工作研究了S-P Heusler體系材料成鍵行為的物理機制,有助于理解S-P Heusler材料的半導體行為,為優(yōu)化熱電性能提供新途徑。
上述研究工作是與曲阜師范大學合作完成,固體所博士生題琸洋為論文第一作者。所有計算在中國科學院超算中心合肥分中心完成。
圖1. (a) 和 (b) 理論上預測的 TiFe 1.5Sb 和 MCo 1.33Sn (M = Ti, Zr, Hf) 相變后的晶體結構;(c) 和 (d) 子晶格的排列方式;(e) 和 (f) 半Heusler (HH)、全Heusler (FH)、缺陷 HH (DH) 和缺陷 FH (DF) 子結構中的原子排列;(g) 沿z軸和 (h) 沿y軸觀察的 Y 原子(Fe 或 Co)的排列。
圖2. (a) 和 (b) TiFe 1.5Sb的原子投影態(tài)密度 (DOS) 和晶體軌道哈密頓群 (COHP);(c)和(d) TiFe 1.5 Sb的分子軌道(MO)示意圖,其中黑色虛線箭頭表示從全Heusler (FH) 子結構向半Heusler (HH) 子結構的電子轉移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