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搭載了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自主研制的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
光譜儀(EMI-II)的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正式投入使用。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中國氣象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代表共同簽署了衛星投入使用證書。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是由國家生態環境部牽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制的綜合性觀測衛星,是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天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分專項高光譜觀測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其搭載的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EMI-II)主要用于獲取紫外到可見波段的超光譜遙感數據,以推掃方式獲取2600公里超大幅寬,實現對全球大氣痕量成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分布和變化的定量監測,為我國大氣環境治理與監管、氣候變化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的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EMI-II)正式投入使用后,與2023年4月投入使用的“高光譜觀測衛星”、2024年1月完成在軌測試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上的EMI-II載荷組網運行,增加了我國大氣環境衛星觀測頻次,提高了重訪能力和全球覆蓋能力,為我國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冬季單日全球臭氧柱濃度監測產品圖
傳 感 器: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
接收時間:2023年10月31日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區域二氧化硫柱濃度監測產品圖
傳 感 器: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
接收時間:2023年4月11日至2023年4月14日
該衛星獲取的冬季單日全球臭氧(O3)柱濃度分布結果數據,清晰地揭示了臭氧(O3)全球分布趨勢;獲取的勘察加半島火山二氧化硫(SO2)柱濃度分布結果(2023年4月11日-14日),清晰地觀測到火山噴發產生了大范圍、高濃度的二氧化硫(SO2),并隨高層氣流向東擴散至北美地區。在軌測試顯示——其臭氧(O3)柱濃度反演精度優于97%、二氧化硫(SO2)柱濃度反演精度優于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