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負責人共同評選出的2024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的“光子的分數量子反常霍爾態首次實現”與楊睿智教授參與的研究成果“‘拉索’確認首個超級宇宙線源”入選2024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24年5月,潘建偉院士團隊利用基于自主研發的Plasmonium(等離子體躍遷型)超導高非簡諧性光學諧振器陣列,實現了光子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并進一步在此系統中構建出作用于光子的等效磁場以構造人工規范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的分數量子反常霍爾態。這是利用“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擬方法進行量子物態和量子計算研究的重要進展,為高效開展更多、更新奇的量子物態研究提供了新路徑。
2024年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楊睿智教授參與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在天鵝座恒星形成區發現了一個巨型超高能伽馬射線泡狀結構,并從中找到了能量高于1億億電子伏宇宙線起源的候選天體。這是迄今人類能夠確認的第一個超級宇宙線源。一般來說,產生能量為2千萬億電子伏的伽馬光子,需要能量至少高10倍的宇宙線粒子。這表明泡狀結構內部存在超級宇宙線源,源源不斷地產生能量至少達到2億億電子伏的高能宇宙線粒子,并注入到星際空間。研究表明,位于泡狀結構中心附近的大質量恒星星團(Cygnus OB2星協)是超級宇宙線源最可能的對應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