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公布了2024年度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北京科技大學共12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7項。
高品質氮化鋁粉體產業化與應用
秦明禮教授主持完成的“高品質氮化鋁粉體產業化與應用”項目獲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發明)。該項目針對高品質氮化鋁粉體及其高導熱制品制備技術長期被西方國家壟斷的現狀,開展了氮化鋁粉體制備、組織性能調控與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系統創新研究,攻克了氮化鋁粉體工業化生產過程中多指標協同調控和制品近終形制造的難題,解決了我國高品質氮化鋁粉體及高導熱制品的卡脖子問題,實現了自主化。項目授權發明專利46項,實用新型專利30項,發表論文62篇。建成國內最大(600噸/年)的高品質氮化鋁粉體生產線,結束了中國高品質氮化鋁粉體與高導熱氮化鋁制品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產品成功應用于新能源裝備IGBT功率模塊、半導體裝備靜電卡盤和
加熱器、高精度導航陀螺儀、電動賽車高性能電機等,支撐了新能源汽車、高鐵動車、5G通信、國防等戰略性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綠色再生高端鋁合金產業化成套技術裝備及應用
張深根教授主持完成的“綠色再生高端鋁合金產業化成套技術裝備及應用”項目獲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發明)。該項目針對鋁二次資源精細化分選、成分在線測控、熔體綠色精煉-深度凈化、大規格再生鋁合金鑄造-加工-組織協同調控等技術瓶頸,帶領項目團隊建立了分子動能平臺逸出模型,研發出水/有機物熱脫除、集成創新了磁-重介質-渦電流-光譜分選等技術和裝備,首創了再生目標成分鋁合金技術,發明了熔體氬氣精煉和深度凈化、大規格鑄錠制備-大變形冷熱軋-組織協同控制-尺寸/板形/表面質量高精度控制等技術和裝備。依托該成果建成了年再生80萬噸高端領域用鋁合金產線,引領了行業發展,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評價為“國際領先水平”。
此外,吳迪教授參與完成的“富水軟破礦床安全高效充填開采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張志豪教授等參與完成的“新能源汽車用鋁型材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張美杰參與完成的“特富錫銻鉛鋅多金屬資源高效回收關鍵技術及應用”等項目獲一等獎;張建良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溫金屬冶煉用銅鋼復合冷卻水套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易紅宏教授主持完成的“冶金行業燃氣窯爐煙氣增效脫硫劑的開發與應用”、曹帥教授參與完成的“高應力復雜環境下急傾斜礦體智能充填開采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王建棟等參與完成的“超深井膏體調壓輸送與充填安全管控技術研究與應用”、燕青芝教授參與完成的“高性能鎢基材料與異質連接技術研究及其應用”、張朝暉教授參與完成的“基于質量追溯的高品質鋁用陽極生產關鍵裝備和系統開發應用”、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參與完成的“深部高儲能礦床短延張時超前致裂精準爆破技術”等項目獲二等獎。
據悉,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創辦,本次共有204個項目獲得表彰,其中一等獎99項、二等獎85項、三等獎2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