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相對較低,加上身處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這令中國主要科技企業經常成為外國同行頗具魅力的商業合作夥伴。但對類似新合作的美好憧憬經常以失望收場,最終讓我們看到他們漫長的分手之路,比如像聯想(0992.HK:行情)與日本NEC(6701.T:行情),以及臺積電(2330.TW:行情)和中芯國際(SMI.N:行情)(0981.HK:行情)的合作。這兩項合作交易中的外方企業已開始轉讓所持中方合作夥伴的戰略性股權,預示他們的合作最終或以徹底分手結束。
我們先來看看聯想與NEC。這兩家公司去年7月宣布,計劃將他們的日本資產整合成一家合資公司,并交由聯想運營。但僅時隔一年,聯想就表示同意讓NEC在兩年股票鎖定期到期前,轉讓按合資交易持有的2.81億股聯想股份。還有媒體報導稱,NEC將通過立即出售這些股份籌集約2.35億美元。NEC正在以每股6.30-6.50港元出售這些股份,這較去年雙方簽署合資協議時的交易價溢價40%。
從投資者角度看,這樣的股份轉讓亦令人感興趣,因此舉意味著雙方合資公司的估價約為5億美元,這對聯想未來收購NEC所持合資公司49%股權,可以說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我上周曾說過,聯想與NEC未來3-4年內會最終會分手,但形勢最新發展顯示,隨著NEC尋求退出電腦業務,這一天可能會來的更早。
我們再來看看中芯國際與臺積電,前者披露后者已開始轉讓所持中芯國際股份。根據提交給香港聯交所的公告,臺積電近期將所持中芯國際股份從8.22%減持至7.63%。長期關注這兩家公司的人士應該記得,雙方2009年就臺積電起訴中芯國際專利侵權達成和解,臺積電按協議同意持有后者最多10%股權。我認為,臺積電出售中芯國際股份,只是兩家公司最終徹底分手的前奏,前者將會轉讓所持的全部股份。這與聯想與NEC的情況如出一轍。
曾對上述兩宗合資交易寄予厚望的投資者,似乎也嗅到了他們將要分手的氣息,這從聯想和中芯國際H股周三開盤便下跌約7%便可見一斑。雖然這樣的分手令人略感失望,但我覺得也并非完全出乎意料。
NEC也許從未想過要與聯想終身廝守,而是將與后者的合作看成退出低利潤個人電腦業務的方式之一。類似的是,臺積電可能也沒有對與中芯國際的合作寄予厚望,只不過是按照當年的和解協議行事罷了。最后要說的是,此類分手反映了一個普遍的現實情況,即中國科技企業大多擅長低成本制造業務,但對外國同業來說,卻非理想的商業合作夥伴。
一句話:NEC和臺積電分別出售中資合作夥伴聯想及中芯國際的股份,是他們最終與后兩家公司分手的第一步,這部分歸因于外方企業都對各自中國合作夥伴感到失望。
**李開復炮轟做空機構Citron**
本周,李開復炮轟做空機構Citron。李開復曾任微軟(MSFT.O:行情)和谷歌(GOOG.O:行情)高管,2009年創辦創新工場,培育孵化中國高科技企業。Citron最近一次的攻擊目標是奇虎360(QIHU.N:行情),質疑該公司的用戶數據。
做空機構對中國企業的攻擊已經持續一年多了,Citron等公司發布報告,質疑這些企業的財務,而相關事主均予以否認。
李開復在新浪微博上指責Citron為了私利傷害了整個行業,并稱Citron的創始人Andrew Left對中國互聯網行業缺乏了解。
Left反駁稱,李開復也是為了私利,因創新工場過去曾獲得奇虎360的資金。李開復回擊稱,創新工場確實接受過奇虎360的資金,但是金額較小,而且奇虎360也并未向創新工場最新的基金注入任何資金。
那麼口水戰背后的真相是什麼呢?Citron和Muddy Waters等做空機構對中國企業的攻擊不只傷害了目標企業,也損害了中國高科技企業整體的財務信譽,這至少是李開復炮轟Citron的部分動機。創新工場的很多資金投向了這些高科技企業,很多希望最終在美國或香港上市。
Citron和Muddy Waters明顯有更大的私利在里面,寄望于做空并發布報告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賺快錢。
作為一個中立的觀察者,我認為做空機構發布的很多報告中提到的財務作假問題確實存在。本周媒體剛剛報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中國天一藥業CSKI.O財務數據造假。
不過我也贊同李開復的一部分觀點,大多數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財務仍相對真實,很多可能一度進行財務創新的企業在去年爆發中資企業財務丑聞后,可能變得更加誠實。李開復炮轟Citron至少讓辯論更加平衡,應能有助于阻止一些無端的做空機構攻擊。
一句話:李開復炮轟Citron,為長達一年多的做空機構攻擊中國科技企業事件提供一些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