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8日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在集成電路的基本單元晶體管研究上取得突破,發明了一種名為半浮柵晶體管的新型基礎微電子器件,可讓數據擦寫更容易、迅速,整個過程都可在低電壓條件下完成,為實現芯片低功耗運行創造了條件。
研究負責人、復旦大學教授王鵬飛介紹,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MOSFET)是目前集成電路中的主流器件,過去幾十年工藝的進步讓MOSFET晶體管的尺寸不斷縮小,越來越接近其物理極限,基于新結構和新原理的晶體管成為當前業界急需。半浮柵晶體管的前瞻研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展開。
據了解,半浮柵晶體管不但能應用于存儲器,還可應用于主動式圖像傳感器芯片(APS),讓新型圖像傳感器單元在面積上能縮小20%以上,并使圖像傳感器的分辨率和靈敏度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