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領邦儀器所宣布其研發的釹鐵硼外觀缺陷檢測技術設備可對四大類外觀缺陷進行高效率的檢測,開裂(裂紋、破碎)、磕邊(包含缺角、掉角、磕邊、料殘等)、麻面(麻面、氣孔、針孔、氣泡、傷痕、渣層、局部過厚、電鍍瘤等)、刀痕(劃痕、刀痕、線痕等)。其中,對開裂的檢測精度可達到30μm以內,其余檢測精度達到100μm以內。
具有“磁王”之稱的釹鐵硼,高能量密度的優點使儀器儀表、電聲電機、磁選磁化等設備的小型化、輕量化、薄型化成為可能。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釹鐵硼永磁產品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產量逐年攀升,但是令各大廠商頭痛的是,落后的質檢方式和極低的檢測效率,與井噴式的產量形成巨大矛盾,成為限制其發展的瓶頸之一。
目前我國釹鐵硼行業質量檢測中的主要難題有兩點。
長期沿用人工檢測模式
人工檢測的缺點是主觀差錯率高、檢測速度慢、人力成本高。這些問題都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也日漸成為阻礙我國釹鐵硼行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北京某釹鐵硼廠供應多規格釹鐵硼磁片,目前檢測車間有20多名工人,每天需檢測釹鐵硼磁片數量為150萬片,對三分之一的成品進行抽檢,每名工人每天檢測約25000片。按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計算,每名工人不吃不喝每小時需檢測3000多片(平均一秒多就要檢測一片)。時間緊,強度大,工作枯燥,毫無樂趣可言,工人神經緊張導致稍有不慎便出現疏忽。全憑主觀操作,毫無檢驗標準可言。
現有釹鐵硼檢測設備功能單一
隨著產量的不斷加大,一些釹鐵硼企業開始求新求變,逐漸采用自動化檢測設備代替傳統人工檢測,但是成效不明顯,原因是設備功能單一化,不能滿足多規格檢測需求。
據浙江寧波某磁業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司曾經采用過自動檢測設備,但是這些設備只能檢測某一種形狀的釹鐵硼材料,一旦上了新產品、新形狀,老設備就愛莫能助了,只得再次采購新設備。
存在檢測難題的廠商數量目前十分龐大,據釹鐵硼行業的權威報告數據顯示,國內達到同等產量的釹鐵硼廠家超過220家,這些廠家大多存在上述兩類問題。
中國是釹鐵硼生產大國,釹鐵硼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70%,預計未來3至5年,我國釹鐵硼產量的復合增長率在20%左右。由于中國具有明顯的資源、成本和市場優勢,世界釹鐵硼產業正在向中國轉移。與此同時,急劇增加的產量和落后的質檢模式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傳統的人工質檢模式無力應對國際市場的沖擊,我國釹鐵硼行業的檢測現狀急需改變。
目前已有部分釹鐵硼永磁廠嘗試采購自動化檢測設備用以提高質檢效率。但是普遍廠家卻因設備功能欠缺或售后無保障等因素,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同時,由于設備的適應性較差,大量的檢測任務仍需依賴人工。寧波某大型釹鐵硼生產廠就遇到了類似情況,該廠采用初級自動化檢測設備,只能對單一規格的釹鐵硼產品進行檢測,一旦上了新產品,設備就愛莫能助了。
由于釹鐵硼自動檢測設備在近幾年才開始興起,此前市面上缺乏成熟的產品。據了解,目前有三家以上單位在進行研制,但是若要完全滿足此行業的生產檢測需要,還為時尚早。一是因為整個市場的走向在變化,下游需求在調整,引起釹鐵硼產品線的調整;二是設備研發存在較高難度,不是普通的幾個技術工人就能完成,往往需要最富經驗的檢測專家、利用最前沿的檢測技術,才能達到要求。
據北京某釹鐵硼廠商介紹,現在釹鐵硼廠家需要的是:設備功能齊全、技術過硬,能確保售后無憂的設備,并且有雄厚的品牌實力作為支撐。
目前,多數釹鐵硼廠家存在著下列的情況:一類是想采購新式檢測設備,完成轉型升級,但是苦于沒有成熟產品,遲遲不愿下手;或者是曾經購買過不太成熟的設備,導致心有余悸,不敢再出手。另外一些由于設備操作復雜沒有專人指導,繼而無法正確使用;設備出現故障后沒有專人維修,導致購買的設備不能物盡其用,購買后基本處于閑置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強大的品牌實力成了關鍵因素,也成了支撐售后服務的基礎,只有具備多年檢測服務經驗的企業,才能達到較高的要求,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
當然自動化設備已成為大勢所趨,國內在釹鐵硼外觀缺陷檢測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讓不少釹鐵硼廠商的擔心大大緩解,而且在這一行業的產品檢測領域,我們也看到了產業升級帶來的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