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訊 英語,在我國向來被認為是“最浪費時間的學習”。一者,從幼兒園開始,到博士生的考取,再到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的職稱晉升,英語都是必考科目。然而,能夠有機會將英語“學以致用”的人卻少之又少。二者,英語排擠了國人對于其他學科包括主修專業的學習。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教委透露了2016年高考改革要點,包括:語文從150分上調到180分;英語從150分下調到100分;文理科綜合從300分上調到320分;數學150分不變。
2013年12月7日,教育部網站披露已經制定完成的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的部分細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在高考改革中,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而進行社會化一年多考。
英語在文化教育中的弱化趨勢似乎不可避免。但與此同時,這也引起廣大觀眾對英語教育的擔憂。近日,儀表行業權威資訊媒體中國儀表網(www.ybzhan.cn)針對此現象,對儀表行業從業人員發布了網絡調查,結果顯示有52%網友擔心英語弱化會影響儀表人員素質。
此次參加調查的人員為56人,從上圖可見,有18名(占總投票32%)網友擔心國外技術比國內先進,不懂英語,會跟不上國際步伐,投票數為所有選項中最多。
網友這種擔憂不無道理。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就整體而言仍處于弱勢地位,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10~15年的差距。
比如關鍵核心技術匱乏,低水平重復,產品的穩定性及可靠性得不到根本的解決,在一些高端儀器、大型控制系統、及基礎層傳感器中,我國仍處在追趕位置。技術落后、缺少國際話語權讓中國的儀表儀表行業不得不向國外看齊,不得不引進國外技術,而此時,英語就顯得越發重要。
此外,有6人投票反對英文弱化是擔心看不懂英文說明。這也反應出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在國際中的另一個側面。
據海關統計,2013年我國累計出口儀器儀表產品253.7億美元,同比增長6.2%;進口422.9億美元,同比增長3.8%。
我國儀器儀表產品長期處于進出口貿易逆差的狀態,自2001年開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并且在2006年以前逆差額均超過出口額。但自2005年開始,出口增幅開始逐漸超過進口增幅,貿易逆差的增幅逐步縮小,逆差額也被出口額超過。貿易逆差在2011年達到最高的171.6億美元,隨后開始降低。美國是我國最大的儀器儀表產品進出口市場,2013年對其出口46.4億美元,占比18.3%,同比增長8.3%;自美進口88億美元,占比20.8%,同比增長9.2%。
可見,英語的弱化對于從事國外儀器儀表貿易、使用國外儀器儀表的領域將產生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