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紛紛擾擾三年多,邁瑞醫療國際有限公司訴理邦儀器侵權案終于將接近尾聲,侵權案以邁瑞勝訴、理邦儀器敗訴告一個段落。然而,曾經的“同門”、重要合作伙伴,緣何在三年多前突然對簿公堂?
7月8日獲悉,邁瑞收到來自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稱“廣東省高院”)和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深圳中院”)發出的三份民事判決書,理邦儀器均敗訴,被判侵權成立,需賠償邁瑞100萬元、2000萬元、1500萬元。了解據,前者為廣東省高院終審結果,后兩者為深圳中院一審結果。
早在2011年4月,理邦儀器上市前夕,邁瑞就起訴理邦儀器侵犯了其23個專利及涉及1個商業秘密案,訴訟金額逐漸上升至10699.7萬元,此后,邁瑞撤訴了其中1個專利案。
邁瑞知識產權部門經理李曉菲表示,前述三份民事判決書實際上涉及到了9個案件(包括8個專利案和1個商業秘密案),目前除了3個正在審理的專利案,剩余11個專利案均已撤訴。“正在審理的3個專利案目前在等待判決,邁瑞勝訴是比較明朗的,賠償額可能每個專利案200萬元左右。”李曉菲稱,“總的賠償金額在預計之內。”
這也意味著,困擾了理邦儀器三年多之久的侵權案將要結束。值得注意的是,李曉菲提到,“這些案件涉及的侵權內容是從起訴的時間往前推兩年,而在起訴后的侵權問題,我們仍可以申請一個賠償案,但具體如何確定公司還在考慮。”
截止目前,理邦儀器沒有相關訴訟進展公告。理邦儀器相關人員表示:“這屬于公司的重大事項,按信息披露的規定,如果公司收到了判決書則會在兩天之內發布臨時公告。”“及公司目前是否收到判決書時,對方表示“目前還不太清楚”。
“侵權糾紛案的結果,在短期內對理邦儀器有一定的影響,至于長期的影響要看理邦在之后的經營管理中如何應對。”華南一家券商醫療器械行業分析師分析。
截至7月8日收盤,理邦儀器微跌0.51%,收報21.25元/股。
理邦邁瑞“恩仇錄”
三張落款均為六月底的判決書,將邁瑞與理邦儀器持續了三年之久的侵權糾紛又重新帶回公眾視野。
前述接近邁瑞的人士說,“一種便攜式超聲”專利侵權案二審民事判決書主要內有:維持一審原判;理邦公司侵權成立,侵權產品涵蓋理邦的便攜黑白超產品Dus6vet,賠償金額總額為100萬元人民幣,相關的訴訟費和鑒定費由理邦承擔。“這是對理邦系列訴訟案件中首個終審判決。”
另外,該人士還表示,邁瑞收到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深圳中院”)發出的一審民事判決書(包括商業秘密案件和無創血壓專利侵權案件)判決主要內容為:理邦公司侵權成立,侵權產品涵蓋其所有多參數監護儀產品,賠償金額總額為3500萬元RMB(商業秘密案件2000萬和無創血壓專利侵權案件1500萬),相關的訴訟費和鑒定費用由理邦公司承擔。
侵權案以邁瑞勝訴、理邦儀器敗訴告一個段落。然而,曾經的“同門”、重要合作伙伴,緣何在三年多前突然對簿公堂?
“邁瑞在國內醫療器械領域是龍頭老大,這是毋庸置疑的,而理邦儀器其實也不算是后起之秀,它和邁瑞實際上是同根同源。”對于市場上所說的“邁瑞是行業龍頭,理邦儀器是后起之秀”的說法,前述醫療器械行業分析師對此表示。
根據公開資料,邁瑞的創始人徐航與理邦儀器的創始人張浩、謝錫城、陸鑒良早年均在深圳市安科醫療儀器公司任職,有媒體稱之為“同門”。而同處深圳的兩公司也確曾是重要合作伙伴。
理邦儀器招股說明書顯示,邁瑞是理邦儀器2008年、2009年內銷第一大客戶,其中在2008年外銷客戶中,邁瑞是國內公司中唯一上榜者。2010年邁瑞仍為理邦儀器內銷第二大客戶。2011年開始,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理邦儀器的年報中沒并有顯示具體的前五名客戶名稱。
在資本市場方面,邁瑞先踏一步,2006年10月于美國紐交所上市,理邦儀器則于2011年4月在A股創業板上市。就在理邦儀器完成IPO詢價之后,雙方關于侵權的糾紛開始浮出水面。邁瑞以侵權為名起訴理邦儀器,涉23個專利及涉及1個商業秘密案,邁瑞要求理邦儀器銷毀相關侵權產品,停止侵權,訴訟金額也從最初的2500萬元到后來的10699.7萬元。
“他們以前代理我們的產品,我們也會買他們的產品,是互通有無的,但是后來他們開始抄襲我們的一些產品。”李曉菲如此表示。
理邦儀器也做出了相應的反應,在2012年4月21日公告中,公司稱,公司相關監護、超聲影像產品系自主研發取得,未侵犯邁瑞公司專利,即使公司涉及的侵權案敗訴,發行人涉及案件主張侵權的產品近三年銷售額占同期營業收入不到兩成,毛利占比均較少,不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
2012年5月,因邁瑞向理邦儀器客戶寄送律師函等法律文件,理邦儀器予以反擊,向深圳中院提起訴訟,要求邁瑞賠償5000萬元。這一案件以理邦儀器敗訴結束。
在“商業秘密案”中,邁瑞方面稱,公司原員工王一等人在邁瑞研發部門工作,后到了理邦儀器工作后參與了涉案技術秘密的研發工作。理邦儀器辯稱“人員流動是正常現象,邁瑞認定員工獲知商業秘密沒有事實依據”。最終,這一案件以理邦儀器敗訴結束一審。
從判決書落款日期2014年6月25日來看,包括商業秘密案件和無創血壓專利侵權案件,理邦儀器均仍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深圳中院提交訴訟,上訴至廣東省高院。
前前后后,邁瑞、理邦儀器兩公司還因涉案專利認定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多次交涉,糾紛不斷,甚至又涉及到訴訟。“實際上,所有專利中沒有一個專利被全部無效,有一些案子涉及到部分無效的專利也勝訴了。”李曉菲說。
理邦前路之惑
多位市場人士都表示,商業秘密和專利侵權案背后,因理邦儀器與邁瑞為競爭對手,所以導致了這場長達三年的糾紛。
“邁瑞告理邦儀器,說明他對自己的對手還是比較看重,其實不只是醫療器械領域,國內各個領域這種侵權問題其實都是普遍存在的,這類問題短期內很難改變。”前述券商分析師對此表示。
據了解,在所涉侵權案中,被認定侵權的產品為超聲影像四款產品和監護方面的八款產品。
邁瑞方面稱,在理邦儀器2010年度主營業務銷售收入的31776.99萬元中,涉嫌侵權邁瑞公司監護、超聲兩大系列產品的銷售收入占其當年主營業務銷售收入的比例高達46.16%。這與前述理邦儀器方面認定的不到兩成有所出入。
“這個比例是基于招股說明書的數據計算的,監護方面含有一些其他產品,可能是對方調整了產品結構,統計口徑不同導致有差別。”李曉菲說。
他稱,目前正在法院審理的3個專利侵權案,與前述“一種便攜式超聲”專利侵權案所涉專利相同。“3個正在審理的專利案我們的索賠金額分別是300萬元、500萬元、700萬元,但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每個專利案200萬元左右。”李曉菲表示。
這意味著,若案件不出現方向性的變化,理邦儀器可能需要付出4200萬元的代價對邁瑞進行賠償。
從理邦儀器現有財務情況來看,支付4200萬元賠償額并無太大問題。2014年一季度末,理邦儀器貨幣資金為9.05億元。理邦儀器實際控制人張浩、謝錫城、祖幼冬曾書面承諾,將共同承擔公司因訴訟產生的侵權賠償金、案件費用及生產、經營損失。
但是,從其自身業績狀況來看,有私募人士指出,“理邦儀器業績還未跟上目前偏高的市值。”
財報顯示,理邦儀器2011年、2012年、2013年凈利潤分別為5927.23萬元、5519.57萬元、3270.29萬元,同比分別下滑10.22%、6.74%、37.13%。
“侵權案經歷了較長時間,案件的結果對于理邦儀器的影響是要付出一些賠償金額的財務支出,但是長期來說,我覺得理邦儀器還是有一些看點。”曾經調研過理邦儀器的私募投資人、深圳銘遠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忠分析。
在前述券商分析師看來,理邦儀器的持續性經營能力并不因案件受損。“理邦儀器一直也在投入比例上進行調整,弱化對彩超等方面的投入,增加其認為比較有前景的領域。”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