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據外媒報道,從美國航天局朱諾號探測器的觀測結果來看,木星表面的條紋可一點都不“膚淺”。朱諾號通過一系列觀測給我們帶來了有關這顆巨行星的許多新發現,其中不少都令人稱奇。朱諾號于7月抵達木星系統。在8月27日,探測器對行星進行了一次抵近飛掠。在此期間,按照朱諾計劃總負責人Scott Bolton的說法,科學團隊本只是期望校正探測器上的儀器,并熟悉一下探測器附近的惡劣環境。但團隊最后取得的成果比之前預想的要多得多。
木星上有各種深色的條帶,它們實際上是大氣內的云層。由于可見光無法穿透這些云層。我們之前沒法弄清楚在云層下方發生了什么。然而朱諾號攜帶了多種微波設備,能夠分別探查云內不同高度層面上的情況。如果我們最后將所有的結果拼在一起,這些儀器就能幫我們有效地逐層剝開云層,如同剝洋蔥那樣告訴我們云層內部的情況。基于微波數據,藝術家做出了想象圖,圖上為我們揭露了云層的一個鮮明的特征:有些條紋直到云層深處依然可見。
Bolton在天文學會上的一次演講中提到,8月27日對極光的測量結果中沒有一項同我們的預期相符。探測器在飛越極光的過程中打開了多種探測器,但大家期待的東西沒有出現,而大家沒有想到的卻來了。Bolton表示,他們正在整理數據。顯然我們得搞清楚木星極光這個復雜的系統。除此之外,在朱諾號加速向木星飛去的過程中,行星磁場的測量讀數一直與行星模型的預測吻合的很好。但是在探測器將要抵達近木點的最后幾分鐘里,讀數一下子與預測值出現了巨大的差異,顯示實際磁場比預期的要強得多。
Bolton表示,這意味著木星內部磁場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當然了,Bolton也強調,此前從未有探測器來到過如此接近木星的地方,而朱諾號的任務就是收集數據來測試這些模型。更多的驚喜則來自對木星重力場的先導測量。Bolton表示,先前構建了行星內部重力場模型的朱諾號團隊成員已經準備好根據新收集到的數據重做模型了。行星內部的重力場守護著許多秘密,解開這些秘密將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木星。
朱諾號環繞木星的軌道并非圓形,其近木點幾乎貼著行星表面,離木星云層頂端只有5000千米,而遠木點則在宇宙深處。朱諾號在飛掠木星后會在空間中先飛行一段時間,然后才繞回來進行下一次飛掠。這樣做是因為木星周圍有一圈區域(形狀就像面包圈一樣)具有極強的輻射,能輕易摧毀大多數的電子設備。而朱諾號獨特的軌道讓它能如穿針引線般在木星和輻射帶間溜過去,避免輻射損毀嬌貴的科學設備。
目前朱諾號每53天環繞木星一圈。它原計劃在10月19日啟動發動機進行變軌,以使軌道周期減少到每14天環繞木星一圈。但由于發動機閥門出現了問題,朱諾號團隊將推遲發動機點火直到這個問題被修復。Bolton表示,即便停留在目前的軌道上,朱諾號仍然能完成它的科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