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蘭州大學、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等相關團隊合作,利用離子徑跡技術研制出用于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的聚酰亞胺耐高溫隔膜。相關研究成果于…
由于鎂金屬在地球上的儲量高、理論體積比容量大(3833 mAh cm-3)以及在充放電過程中不易形成枝晶的高安全性優勢,鎂電池有望在后鋰時代取代鋰電池。然而,鎂電池的發展被缺乏理想的電解質嚴重阻…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蔣長龍研究員團隊在可視化檢測環境中多組分有機溶劑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具有光物理化特性的新型供體-受體(Donor-acceptor…
鋰金屬電池(LMBs)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電池之一。然而,LMAs與常規碳酸酯電解質的嚴重副反應導致形成穩定性極差的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EI)和嚴重的鋰枝晶生長。盡管醚類電解質在LMAs…
交變磁性(altermagnetism)是一種近年來提出的第三類基本磁相,它既有反鐵磁體的零凈磁場,也具有鐵磁體的自旋劈裂現象,而這兩者通常被認為是不相容的。由于交變磁性兼具鐵磁性和反鐵磁性的優勢…
近期,中山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顯示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劉飛教授與鄧少芝教授團隊使用常壓化學氣相沉積法(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李鐵研究員的科研團隊在超小型二氧化碳(CO?)氣體傳感器研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團隊制備的傳感器具有尺寸小、功耗適中、性能穩定、成本低以及在…
鋰作為全球能源轉型中的關鍵金屬,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電池和可再生能源儲能系統。為保證鋰資源供應,從鹽湖鹵水和廢舊鋰離子電池中提取鋰成為有效的途徑之一。膜分離技術因其高效、環保等優點備…
10月26日-27日,高端儀器儀表應用及創新發展論壇暨2024年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高工會在西安舉行。 此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智能制造(重慶)培訓中心、重…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范緒閣教授課題組(微納機電傳感器與石墨烯課題組)與中北大學省部共建動態測試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文棟教授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