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訊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高層建筑的數量不斷增加,對于高速電梯的需求也進入一個增長期。普通電梯的運行速度在每秒1.6米左右,高速電梯每秒運行速度超過6米,超高速電梯則可以達到每秒10米以上。高速運行的電梯對于連接電梯和設備之間的電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往,國內超過4米每秒高速電梯所用的高速電纜基本依靠從日本和德國進口。為了讓國產電纜邁入“高速”,坐落于東山的一家蘇州本土電纜公司通過近三年的研發,終于研發出了每秒達到12.5米速度的高速電梯扁型隨行電纜,從而填補了國產高速電梯隨行電纜的空白,也引發了包括三菱電梯、日立、蒂森克虜伯等國際著名電梯制造商的關注。
“同樣是汽車,每小時速度超過300公里的F1賽車和我們的民用汽車幾乎是天壤之別,速度上去了,一切都不一樣。從技術層面上這些差異體現到剎車、輪胎、懸掛等每一個細節上。高速電纜和普通電纜的差別也是如此,工藝要復雜很多。”東滬電纜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景高與電纜打了幾十年交道,從2012年開始,他將高分子復合材料專家、哈爾濱理工大學王永亮博士招致麾下,擔任高速電梯隨行電纜項目組長。姚景高表示,由于此前國內在高速電纜制造上為空白,因此從先期的材料到后期電纜疲勞度的試驗裝備都完全依靠自主完成。
“電梯中的電纜猶如人身上的中樞神經,負責電梯的電源、電器設備以及通訊。”姚景高介紹,在高速運行中,負責承重的普通鋼絲很容易產生旋轉、擺動等一系列位移,而高速電梯要求電纜在自然垂直承重情況下,偏轉角度在10°以內,目前他們能做到的偏轉角度在8°左右,這是因為使用的“無引力”鋼絲能讓電纜在運行時最大程度地消除擺動和旋轉。
“電梯是一項對安全性要求很高的工程,尤其是高速電梯的電纜,因此在正式投產前需要做大量的試驗。”姚景高介紹,由于沒有現成的試驗設備,因此用于測試電纜疲勞度的模擬儀器全部為技術組自行研發。
為了模擬高速電纜運行狀態,廠里設置了30米的高塔,在這里高速電梯隨行電纜要進行300萬到500萬次的疲勞度試驗,其中300萬次約等于使用電梯10年左右的運行狀態。目前廠里出品的電纜已經通過了最多500萬次的疲勞度測試。此外,為了測試電纜材質,還特別設置了比常規運行“U”度更小的水平彎曲300萬次測試。據介紹,目前公司開發的扁型高速電梯隨行電纜已在蒂森克虜伯、西子奧的斯、上海三菱、亨通等企業試用。去年還與德國纜普電纜簽訂了全年供貨協議。